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法对2

钟甫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啦啦文学网 www.lalawx.com,最快更新九白纹章最新章节!

    张君宝如陷冰窟,想大宋的皇帝昏庸无能,任由奸臣当道。贾似道推行“打算法”残害无数忠良。本以为束文正北上只不过为了避难,可是,瞧此眼前情景束文正若是有心投靠蒙古,那么大宋危矣。

    忽必烈和束文正把酒言欢,酒过三巡,忽必烈道:“我与将军一见如故,不仅仅是因为将军是大将之材,还因为将军身怀绝技。中原的儒、释、道、医虽然仰之弥高,但武学一道更是高深莫测,心向往之。”

    束文正道:“武林之中的确是高人辈出,不过,我这点微末伎俩,不足一提。武学不过是一技之长,此技艺再精妙也不过是匹夫之勇,怎可抵挡千军万马。”

    忽必烈道:“我听说参佛悟道能修身养性,习练武功能强身健体,中原有不少人依此二样便能延年益寿,耄耋之年亦能健步如飞,不知将军於此有何见解?”

    束文正怔了一下,说道:“当如此。我也听说天地万物,造化非凡,万物有道,其道顺天地而生。一些世外高人得天独厚,不仅武功登峰造极,也确能延年益寿。只不过这些高人通常都神龙见首不见尾,凡人想见上一面,都难上加难。”

    忽必烈道:“我倒认识一位。二十年前,我初到汉地便遇到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须发皆白,喜怒无常,便如孩童一般。更离奇的是这人的武功绝高,於千军万马之中来去自如。那一日他到我帐中寻酒肉吃,竟然能隔空取酒,隔空吃肉,吹一口气便能将我蒙古的勇士定在那里,当真是比变戏法都好看。就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对中原的奇人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我就奏明大汗,决心留在汉地。”

    束文正道:“不知大汗说得那位高人可叫做‘老顽童’?”

    忽必烈道:“不错,就叫做老顽童。听说此人在道教中的辈分极高,连昔年奔赴漠北觐见我先祖成吉思汗的那位丘处机,都是他的师侄。”老顽童乃是全真教创教教主王重阳的师弟,辈分自然是极高的。

    束文正道:“恕我直言,三年之前襄阳一战之时,那位老顽童前辈尚且出力相助。数月之前,我亦听闻那位老前辈还在江北出现过。此人天性烂漫、鹤发童颜,据说武功丝毫不减当年,若说年龄,恐怕早已过了百岁期颐之年,如今花甲重开也说不准。”期颐之年乃是百岁之人,花甲重开便是一百二十岁。

    忽必烈点了点头,说道:“若非数十年前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然,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的。看来武功到了一定境界,岂止是延年益寿。我还听说江南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不知道束将军可有听说过三个甲子的高龄之人么?”

    “三个甲子。”这话张君宝听在耳里也是一惊。三个甲子便是一百八十岁,旷古未有,闻所未闻。张君宝也仅仅是听李嵬名说起乾坤大法之时,才有此一念。“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人尚且没有年纪过百的念头,岂能有三个甲子之说?难道忽必烈也知晓昔年西夏国献上的那部据说能增寿三个甲子的奇书?想来便是如此。忽必烈贵为蒙古的大汗,岂有不知之理?

    束文正道:“天之涯,海之角。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奇闻异事不胜枚举。古书上曾有彭祖年寿八百之说,这三个甲子么,虽然我未曾亲面,但我也相信此为真。”

    忽必烈又道:“能有如此高寿者,他的信仰一定高过最高的山峰。我从来都很敬佩有信仰的人。我听说中原的少林寺乃是武林的泰斗,少林寺的绝学也是天下武学之宗。所以,蒙古大军不仅没有侵犯少林寺分毫,而且还免了整个少林寺的赋税。”

    束文正道:“大汗所主持佛道辩论大会,天下皆知。佛道之争,大汗不偏不党,一视同仁。如此天下为公,甚得民心。”

    忽必烈道:“今日乘着酒兴,便多言了些,将军不必放在心上。我也是在数月之前得到了一件事情,才有此一问。我是有心向南,可宋人将我拒之千里啊。

    束文正脸色立时慎重起来,暗忖:“有心向南”便是要南侵了,这终于要说到正事上了,一脸戚戚,却不得不问道:“大汗可是要我领兵南伐?或是献上破敌之良策?”

    忽必烈哈哈大笑,说道:“你们汉人讲究忠、信、礼、义,若是你才来江北之地避难,我就逼迫你领兵南下,那不是‘落井下石’了么?到时候迫得将军落下一个背信弃义的骂名,这岂是肝胆相照的朋友所能做的事情啊?所以,将军尽管在这里住着,我绝不逼迫将军与江南手足兵戈相向。此后泸州十五郡免税三年,之后赋税减半,并且免除兵役。泸州百姓若有心归宋者,绝不阻拦。”

    束文正附身在地,几度哽咽说道:“束文正替泸州三十万户百姓谢过大汗。若大汗不问南征之事,那适才大汉口中的‘有心向南’,却是指的何事?”

    忽必烈道:“我蒙古一族从漠北而来,从来都是口口相传、结绳记事。便是传达军令也都让人编纂成歌谣,让兵丁唱诵熟了再快马加鞭传达出去。你们汉人不仅有文字,还有诗词歌赋,当真让我倾心不已啊。我有心寻访中原的儒士也编纂一套蒙古的文字,也好使我大蒙古国的威风流芳千古。无奈你们汉人都推推拖拖。无奈之下,我只好请吐蕃的智者代劳了。”

    这文字之事,束文正很是潜熟。蒙古国从漠北迁来赶走了金朝,便在江北之地定居。蒙汗互通有无,蒙古人熟说汉语,汉人也通晓几句蒙语,这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蒙古虽有语言,文字却极少,乃是延用的回鹘旧文。蒙古国横跨东西数千里,各地语言文字尽不相同。亟待一种新的文字取代唱歌传令的局面。蒙古距汉地最近,颇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汉子就是首选。

    可眼下蒙宋之间表面上议和,看似相安无事,实际上背地里都在摩拳擦掌,冲突不断。蒙古的一些文书若使用回鹘文字便表达不全,可若使用汉字更是有许多顾虑,因为北方汉人居多。所以蒙古就用吐蕃文字略加修改,作为汉字的标音之用。这种文字,便成为蒙古新字。

    束文正久在边陲,自然截获过不少蒙古官员之间往来的文书,所以听忽必烈这么一说,才见怪不怪。